引领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实现碳达峰目标
发布时间:2021-05-03 作者:巨能特钢

引领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实现碳达峰目标

——“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致辞

钢协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

2021年4月22日

  各位院士,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在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美好季节,在全球第五十二个地球日的今天,“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正式成立了,这是事关钢铁行业如何实现、能否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件大事,值得祝贺和期待。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对各位领导、专家、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向宝武集团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

  中国钢铁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基础性产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和全面的发展,拥有了世界上最完整、最大规模的钢铁工业体系,配备了世界最先进的装备、工艺和技术,为国家和世界提供着丰富的、不断升级的钢铁产品,是真正的国之重器,钢铁脊梁。中国钢铁之所以有今天,受益于中国的全面改革开放,城镇化为钢铁行业提供了至今为止仍在持续增长广阔市场,市场化给钢铁行业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注入了无限的经营活力,国际化有力促进了钢铁行业的理念提升和技术进步。正是这些伟大的进程,成就了当今中国钢铁的世界地位。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随着钢铁生产规模和经营体量的迅速扩大,资源瓶颈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强烈地对未来钢铁的发展构成实质性约束,如何跨越资源和环境两大强约束,实现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摆在全体钢铁人面前的历史性课题。因此可以说,三大进程成就了中国钢铁的世界地位,两大约束迫使中国钢铁迅速转型。今天我们积聚行业内外力量,成立专门推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行业组织,就是要探求这个重大历史课题的实现路径和解决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郑重宣布,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钢铁行业将面临着从碳排放强度的“相对约束”到碳排放总量的“绝对约束”的严峻挑战!碳达峰碳中和将是钢铁行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贯穿始终的重大任务。

为此,协会在今年的2月10日,郑重向全行业发出《钢铁担当,开启低碳新征程——推进钢铁行业低碳行动倡议书》,并提出了成立“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的设想和动议,意在汇聚行业英才、凝聚行业力量,形成行业共识和统一意志,协同发力,共同推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进程。

  协会的倡议得到全行业的广泛响应和积极支持。在即将履职的行业低碳工作组织中,在钢铁业界深受尊敬的殷瑞钰院士和王国栋院士亲自出马,出任委员会顾问;在行业科研和学术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毛新平院士和刘正东院士披挂上阵,出任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出任顾问委员的陈德荣董事长、于勇董事长,分别是世界最大钢铁企业的掌门人和现任世界钢铁协会主席。我相信,在各位企业家、科学家的卓越领导下,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一定会不辱使命,为中国钢铁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点亮航标,指引航程。在委员会中,100余家单位、360余名专家报名参加委员会的工作,展现了钢铁行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良传统,体现了钢铁人始终如一的团结、奋进、担当、作为的钢铁精神,正是所有钢铁人的支持与参与,我们才能相遇在这里,共同商讨、研究钢铁行业如何更短时间、更高水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个目标和愿景。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钢铁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宝武集团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报告的批示,不仅肯定了宝武集团作为中国优秀企业在低碳发展方面的积极作为和优异表现,也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钢铁行业发展前景的高度关注和对钢铁行业的关心和爱护,为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繁荣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安排专门议题研究和部署未来钢铁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由此,我们感受到,中国钢铁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我们正在面对和经历的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和全新的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钢铁业责无旁贷地要走在时代前列,机会难得,挑战巨大。作为钢铁业的从业者,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高层领导的重视和爱护,也感受到了强烈的使命感和危机感,使命感为我们的所有努力标定了价值所在,危机感告诉我们没有退路。

  使命必达,时代在召唤,全行业在行动。为实现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从我们早期参与CDM机制、积极试水碳排放交易,从世界上最高要求的超低排放、节能减排应用实践,到今年中国宝武、河钢集团率先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到宝武、河钢、首钢、建龙、酒钢、日照等一大批钢铁企业积极探索建立氢冶金示范项目并已经有所突破,都充分展现了我们钢铁业勇于探索,乐于创新的精神风貌,也展现了走向钢铁强国的中国钢铁使命感和责任感。与此同时,一些研究机构也开展了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北京科技大学组建了二氧化碳科学研究中心,东北大学组建了低碳钢铁前沿技术研究院,这一切都表明,中国钢铁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力量正在积聚。这是我们钢铁人在面对钢铁绿色低碳发展向纵深推进艰巨任务之时的不畏艰险和勇于担当,是我们钢铁人在面对碳中和承诺巨大挑战和压力之时的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

  今天,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成立了,这是走向未来的一个新的开端,接下来的任务会很紧、很重,也很难,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但我相信,在低碳工作委员会的组织和领导下,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一定会开创出一个全新的局面。接下来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一方面是就如何把握好三个辩证关系谈一点我的看法。最后再就委员会工作提点建议。

  第一、正确把握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三个辩证关系,科学谋划、扎实推进钢铁行业低碳发展。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对国家发展与节能减排、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发展权利与国际责任进行综合判断,经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将倒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向低碳转型,既是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也是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路径,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和在未来的大国博弈中占据绿色低碳竞争优势具有重大意义。中国面临的碳排放挑战巨大。一是我们是世界排放大国,且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中国是人口大国、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出口大国,也是排放大国。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碳排放总量达98.25亿吨,占世界排放总量的28.8%。这与我国工业化时间相对较短,第二产业占主体的产业结构和石油化石能源占比很高的能源结构密切相关。二是我们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紧任务重。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已分别约在1990年、2007年、2013年碳达峰,背后是其历史碳排放总量、人均历史碳排放总量远远高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同时这些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有40-50年,远远长于我国的30年。三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一些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人均生活用碳在近年内排放消耗仍将会继续提高。

  总之,如何在按承诺实现碳达峰的前提下,保证中国的发展权利,完成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满足人民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我国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如何在继续保持和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和发展活力的前提下,用30年的时间实现碳中和,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必须破解的世界难题。

  回到我们钢铁业,怎样认识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紧迫性、艰巨性、复杂性,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我有一个观点愿意与大家分享。总书记告诉我们,要做与自身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事情。首先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中国钢铁发展到今天,到了我们应该做出承诺的时候了。要做承诺,而且这种承诺对世界是有重大影响的,今天的中国,不仅我们的行动会改变世界,我们的承诺,我们的一句话,也在改变世界。所谓战略不是孤立的,是互动的,是动态的,别人出牌,我们要想招儿,我们出牌,别人也得接。

  据日本媒体报道,不久前日本制铁社长在针对向零碳钢铁发起挑战时表示,“全球零碳钢铁发展的竞争已经开始。希望政府就氢还原的研究开发和新设备投资、低价稳定且大量的氢供应给予支持”。并表示,“中国的国有企业已经开始与政府共同向零碳钢铁发起挑战。我们开发竞争的迟缓将事关日本钢铁业的存亡,并将对整个日本制造业带来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同行特有的危机感,甚至认为这是生死存亡的问题。日本铁钢连盟也看到了问题的复杂性,也在呼吁政府支持和民众理解。据日本媒体报道,铁钢连盟认为,“在中长期的高难度技术开发过程中,国家要提供持续性的强有力支撑,推进能够低价大量稳定供应清洁氢气和电力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实现经济合理的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社会项目等脱碳相关的国家战略。”在他们看来,挑战零碳钢铁,仅靠钢铁行业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无论是技术还是成本,都需要政府来组织国家力量和社会力量全面支持。日本铁钢连盟认为,“在推进实现零碳炼铁过程中,研发、设备建设、运行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希望能够获得国民的理解,构建社会整体负担这些成本的体制。”他们的观点也很直截了当,希望社会整体负担。由此可以看出,世界钢铁这场低碳零碳的竞争,绝不是行业对行业,一定是国家对国家。如果是合作,也绝不仅是钢铁业的合作,而是整个经济体系社会体系的合作。

  就钢铁业的碳排放情况看,美国和欧洲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日本国钢铁以长流程为主,且长期坚持大比例出口,碳排放标准的提高、碳税的征收对其竞争力一定会产生影响,这里所指的均是国际竞争力。中国钢铁将要面对的和将要承受的碳减排压力比日本要大的多的多,但是我们承诺了,我们出牌了。一诺千金,落子无悔,考验我们的意志,考验我们的能力,但首先还是要认清形势,做出判断,才知道从哪儿下手。

  我们现在讲低碳生活,讲低碳社会,我看其实有两种低碳。一种是初级的原始的低碳,这种低碳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那个时候不要说二氧化碳,连PM2.5也造不出多少来。一种是高级的文明的低碳社会,就是我们现在正在追求的,也不用多加解释。但如何从初级原始的低碳过渡到高级文明的低碳,两者之间必然有个过渡期,而且这个过渡期,到目前为止无一例外都是一个真真切切的高碳发展期。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必然要大规模建造和制造,这并不是一个错误,因为这是个财富积累的过程,是个追求幸福的过程,是个实现自由的过程,发达国家比我们提前很多年基本完成了这个过程,走完了高碳之路,而我们还在路上。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与大自然做了交换,是付出了代价的,而且是用全球气候变暖换来了少数国家的发达和富裕,显然,这条路走不下去了,所以才有一系列的宣言、公约和承诺。

  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我看来,由于中国的发展阶段不同,中国钢铁实现碳达峰至少有三大难点,这三大难点都是现实的和特有的,是与发达国家不同的。第一是钢铁消费强度和规模。钢铁消费强度对应着钢铁生产规模;钢铁生产规模,对应着排放总量。在钢铁低碳生产突破性技术实现之前,生产总量不达峰,排放达峰是很难实现的。第二是金属储备不足。已经全面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在已完成的高碳发展阶段形成了相对其生产规模比较充分的钢铁蓄积量。以欧美为例,现在的钢铁生产主要的原料不是一次资源铁矿石,而是二次资源再生钢铁料(废钢)。美国一年只进口几百万吨铁矿石,加上自产铁矿石也不过几千万吨,以废钢为主要原料的电炉流程占粗钢生产量的70%之多。而我国废钢使用比例仅占20%,电炉流程仅占10%。中国在可循环利用的钢铁再生资源比例仍然较低的情况下,要使吨钢碳排放实现大幅度降低也是很难实现的目标,除非像氢还原这样的突破性低碳技术能够尽早得以商业化大规模应用。第三是中国钢铁要同时应对污染物控制和碳排放两大难题。要一手抓2.5(PM2.5),一手抓1.5(努力控制温升在1.5度之内),承担双重减排压力。超低排放要在短短的几年内(2025年前)实现,而且已经在大量投入;实现低碳和零碳发展目标所需投入现在还难以估算,但毫无疑问,没有足够的投入,不可能有预期的结果。中国钢铁巨额的投入叠加,相对已经基本解决污染物排放问题的发达国家钢铁业而言,成本竞争优势将有可能相对减弱。减排目标是一定要实现的,但对竞争力可能构成的影响要有所警惕,要设法找到补偿性措施。中国钢铁业是我国大工业体系中整体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行业,这种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得来不易的竞争优势要十分珍惜。

  至于低碳技术,当然是关键,但全世界都在努力寻求突破,中国与发达国家有差异,但还不足以构成实质性的相对劣势,而且在有些领域还各有千秋。也正因如此,在这个领域也是最应该最有可能达成全球合作的领域。开发和推广低碳技术将是低碳委员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钢铁布局分散、水平不一、发展不平衡这也是人所共知的弱项,一定会对整体低碳绿色发展构成影响,正在迅速发展的行业重组会使这种局面得以改善,在此不再赘述。

我这里的分析,更侧重于在实现减排目标的同时如何持续保持并提高竞争力,特别是国际竞争力,所以有必要与发达国家钢铁企业的发展条件作比较,找差异,比变化,看趋势。

  钢铁行业在全力推进碳达峰碳减排的工作中,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辩证关系的重要论述,正确处理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与中长期的关系。要正确、全面、完整地认识和理解钢铁业面临的历史性任务。我认为,当代中国钢铁面对的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在资源和环境两大强约束条件下实现保证供给的使命并持续保持和提升产业竞争力。这里有四个关键词,资源、环境、使命、竞争力。资源涉及发展与安全的统筹问题;环境涉及发展与减排的统筹问题;保障供给涉及整体与局部的统筹问题;持续保持和提升竞争力涉及短期与中长期的统筹问题。资源与环境是发展条件或前提,保障供给和提升竞争力是发展目的,“使命原则”和“竞争力原则”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丢掉和背离的。永远不要忘记使命,永远不要忘记竞争力。使命是我们存在的价值和目的,竞争力是我们存在的理由和可能性。

  面对消费强度高、金属储备低、双重减排压力这三大难点,也并非毫无解决之策,关键是我们对资源约束和环境约束的判断程度如何。以第一大难点消费强度高为例。应对百年未有之国际变局、支撑壮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必要的发展速度和六稳六保的需要,中国的钢铁消费持续保持高位,从而带动钢铁生产水平持续提升,资源瓶颈凸显,碳排放居高不下。面对这种局面,如何统筹和平衡发展与减排两者的关系,难题摆在我们面前。要么继续任其走下去,直到危机发生,要么下决心做出战略取舍,逐步缓解和释放紧张关系和压力,这就需要以不同的思维来解决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战略就是选择,决策就是平衡,现在是需要我们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做出选择的时候了。

  在协会工作讨论时我提出过对中国钢铁下一步发展可能发生的变化的思考和建议。如果说会进入一个新阶段,一定会有一些新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是什么,要搞清楚。我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变化是值得关注的。一是需求结构之变,主要指单位GDP对应的钢铁消费;二是供给结构之变,主要指钢铁的本国生产和钢铁的进口这两大供给来源;三是生产结构之变,主要指钢铁生产的长流程与短流程比例;四是原料结构之变,主要指与原料输入输出相对应的铁平衡和碳平衡。

  以供给结构的选择为例。首先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可以选择、需要平衡的问题。我们先假设这样的消费强度是需要的,并就此制定供给方案,以本国生产来保障供应当然是优先选择,但未必所有需求均由本国供应,适当扩大进口也是一种可以理解的选择,也是一种满足内需的方式。事实上扩大进口与减少出口都有可能同时发生,中国由大量出口转变为进出口平衡,进而也有可能形成粗钢净进口的局面。以美国为例,2019年其粗钢生产量为8800万吨,而粗钢表观消费量为1.08亿吨,粗钢净进口为2000万吨,而且20年来的进出口数据基本如此。能生产而不生产这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或者说我们未必都从铁矿开始生产。这种安排,对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都会有一定的作用。

  出口策略的调整也是必要的,没有理由在资源和环境高度受限的条件下继续大量出口普通产品。事实上,中国的钢铁出口近年来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但对于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应该继续鼓励。第一、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主要是技术而非资源,出口的是附加值,是技术附加值和服务附加值。第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有的资源量本身就很有限,想多一些也没那么容易,要付出长期努力。况且,高附加值产品通常都是与战略客户长期合作的结果,是受海外用户欢迎的,签有长期供应和服务协议或合同,而且高级的服务会涉及到研发领域的合作。我认为,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最重要的意义是通过全球合作把握钢铁技术进步的方向,如果只供应国内客户是不可想象的。

  在去年的石景山会议上我曾谈过对进出口三种驱动力的看法。一是市场驱动,实际上主要就是价格驱动。市场驱动也不能小看,因为这是所有进出口的基础。二是供应链驱动,刚才谈到的上下游产业合作既如此,这是真正的上下游合作、国际合作,现在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三是产业投资驱动。比如中国企业在东南亚一些国家的钢铁投资,总是会有部分产品返销中国,其中很多是初级产品。在原有的思维框架下,这是不被接受的,被认为是在做坏事,是在破坏中国的市场秩序。但如果可以用新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从铁平衡和碳平衡的角度,至少是应该在供给解决方案的考虑和评估范围之内的。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也正是我们成立专门工作组织的目的所在。上面我谈到的问题只是大系统中很少的一部分,之所以选择在这个场合来谈,主要是考虑近期的舆论热点对中国在全球钢铁需求明显回升的情况下拟减少钢铁生产规模给予了特别关注。处理这些问题,市场化、法制化仍是我们的基本准则,但环境条件的变化需要我们对一些习以为常的观念进行重新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指出的“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这是全行业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根本遵循。建议全行业和低碳委员会要结合行业实际,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学习领会三个辩证关系的核心要义,对行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做出理性分析、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全面部署,科学制定钢铁行业碳达峰方案,确保2030年实现碳达峰,力争“十四五”期间提前实现碳达峰。

  第二、依托委员会,整合行业力量,形成产学研用合力。

  从现在到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碳达峰碳中和是行业重中之重的工作。这项工作现在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因为是新生事物,大家都在探索,热情都很高,是个很好的开端。但现在看,还是要尽快捋清思路,整合力量,形成共识。目前政府部门正在明确职能,制定计划,形成方案。各个企业也在加强人才培养,拟定减碳路径,明确减碳技术路线。委员会也要尽快明确组织架构、工作定位、工作机制和工作计划,要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作用,尽快进入角色,组织开展具体工作,有的放矢,有序推进。各个企业要积极参与和支持委员会的工作,形成全行业共识,统一意志,积聚力量。委员会一是要尽快抓紧摸清行业在碳减排方面的现状,立刻着手研究行业碳排放核算标准,核定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二是要广泛征求意见,编制行业碳达峰路线图和行动方案;三是要组织开展先进适用低碳共性技术研发,积极申请国家、有关机构、组织支持;四是要积极参与国家有关政府部门低碳政策研究,反映行业诉求,维护行业权益;五是要组织低碳技术标准研发和制定,加强低碳共性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六是要加强低碳人才培养,推动国际国内低碳合作交流;七是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碳交易政策和标准体系的建设,完善碳管理组织架构,以更加充分的准备迎接碳交易的实施;八是要加强绿色低碳宣传,积极传播钢铁行业低碳发展,树立钢铁行业绿色低碳的正面形象,为行业营造宽松的社会舆论环境;九是要加强信息公开,及时发布行业动态,全面掌握舆情变化,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的社会互动氛围。

  各位代表,同志们:推进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一项关系到行业长期健康繁荣发展的系统工程,加快钢铁绿色低碳发展势在必行。地球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遏制气候变暖,保护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钢铁必将秉持固有的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韧劲,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征程中勠力同心,笃力前行、披荆斩棘、闯关夺隘,为低碳钢铁、美丽中国、地球家园贡献积极力量!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来源: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分享到: